雨馀山色散晴空,古寺逶迤曲径通。
暇日偶陪诸老后,上方今喜一樽同。
凭高眺远诗怀壮,佳景芳时乐事丛。
宾主相忘因坐久,莲房荐酒擘青葱。
游清凉山次乔宗伯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清凉山次乔宗伯韵》是明代诗人杨旦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清凉山的美景和与友人聚会的快乐时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从创作背景来看。此诗的创作背景是杨旦在夏日诸同人小集时所作。这个时期正值夏季,天气炎热,但诗人通过游览清凉山,感受到了大自然带来的凉爽和舒适。这种独特的体验使得杨旦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热情和情感的诗歌。
从诗的内容和形式上看。《游清凉山次乔宗伯韵》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清凉山的美丽景色,包括雨后山色散晴空、古寺逶迤曲径通等意象。这些意象不仅生动地展现了清凉山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整首诗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充分展现了杨旦高超的艺术造诣。
从艺术特色和价值上看。《游清凉山次乔宗伯韵》是杨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明诗中的佳作。它的艺术特色在于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够引发读者对自然之美的思考和感悟。同时,此诗也体现了杨旦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从历史文化价值上看。《游清凉山次乔宗伯韵》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也是研究明朝诗歌发展的重要资料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明朝时期的诗歌风格和特点,以及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游清凉山次乔宗伯韵》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诗歌,它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清凉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也是研究明朝诗歌发展的重要资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