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白日此行藏,屈已安能媚左珰。
十载登朝无寸补,一麾出守有馀光。
思亲顿觉愁成缕,报国悬知鬓未霜。
公道式微私贿盛,何时重复旧彝章。
入京不谒刘瑾又无私觌之礼调补温州有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京不谒刘瑾又无私觌之礼调补温州有感》是明代诗人杨旦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杨旦,字晋叔,号偶庵,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他是杨荣的曾孙,弘治年间进士,历任太常卿等职。在与刘瑾的政治斗争中,杨旦因为得罪了权贵而被左迁知温州府,但他的治理成绩显著,后来逐渐升为浙江提学副使、户部侍郎等高级官职。
诗歌原文:青天白日此行藏,屈已安能媚左珰。十载登朝无寸补,一麾出守有余光。思亲顿觉愁成缕,报国悬知鬓未霜。公道式微私贿盛,何时重复旧彝章。
诗歌赏析:这首诗是杨旦对其政治生涯的一种反思和抒发。首句“青天白日此行藏”表明他虽然身处困境,但仍保持着清高的态度,不被邪恶势力所动摇。接下来的“屈己安能媚左珰”则揭示了他在政治上的无奈和妥协,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
主题思考:通过对杨旦生平和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到明朝晚期政治腐败和权力斗争的残酷现实。杨旦通过自己的经历,反映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无奈和挣扎,以及对于正义和真理的坚持。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在今天这个法治社会里继续学习和传承。
《入京不谒刘瑾又无私觌之礼调补温州有感》不仅展现了杨旦的个人经历,也反映了明朝晚期的社会现状。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成就,成为了明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研读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