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寅冯子佩长至陪祀途中联句见示次韵 其一

山势巃嵷瑞霭浮,微茫树色五陵秋。
萦回径路高还下,曲折溪泉断复流。
野店风寒茶灶冷,荒村日暮酒旗收。
感今怀古情无限,极目长空动客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寅冯子佩长至陪祀途中联句见示次韵 其一》是明代杨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的山势、树木以及秋日景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当时杨旦与同寅冯子佩在前往祭祀途中,共同联句并被冯子佩展示,随后杨旦对此进行了回应和次韵。这种形式的诗歌创作通常用于表达彼此的敬意和友谊。
  2. 内容解析:诗的前两句“山势巃嵷瑞霭浮,微茫树色五陵秋”,通过描绘巍峨山峰和云雾缭绕的场景,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两句“萦回径路高还下,曲折溪泉断复流”,则形象地展现了山路蜿蜒曲折、溪水时断时续的景致。最后两句“野店风寒茶灶冷,荒村日暮酒旗收”,进一步补充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寂寞。
  3. 艺术特色:杨旦在此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对山势、树木、道路、溪流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把握。
  4. 历史影响:《同寅冯子佩长至陪祀途中联句见示次韵 其一》作为杨旦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展示了明末文人的生活风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此外,其深刻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和灵感源泉。

杨旦的《同寅冯子佩长至陪祀途中联句见示次韵·其一》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佳作,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和文人生活方式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更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