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雄汉楚,海岳此登临①。
宇宙谁青眼②,烟霞我素心③。
纷纷成大梦④,浩浩付长吟⑤。
百战曹刘地⑥,空余古木森。
登黄鹤楼四首 其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黄鹤楼四首·其四》是明朝诗人杨旦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感慨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该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杨旦,字文宪,号东园子,明太祖之孙。他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尤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多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历史变迁的深切感悟。他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赞赏。在《登黄鹤楼四首·其四》,杨旦通过描绘登临黄鹤楼所见的自然景观和历史的深远影响,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哲学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 诗句原文与译文:
- 诗句原文:江楼雄汉楚,海岳此登临。宇宙谁青眼,烟霞我素心。纷纷成大梦,浩浩付长吟。百战曹刘地,空余古木森。
- 译文注释:在这首诗中,“江楼雄汉楚,海岳此登临”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上俯瞰的景象,展现了长江和大海的雄伟景象。“宇 宙 谁 青 眼”,这里的“青眼”可以理解为关注或赏识之意,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间万物的关注和敬畏。“浩浩付长吟”,则传达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内心的感慨与思索。“百战曹刘地,空余古木森”,这里提到的“曹”和“刘”是指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而“古木森”则形容了战争过后的荒凉景象。
- 诗作背景:该诗的创作背景是杨旦在登黄鹤楼时所思所感。黄鹤楼作为古代著名的建筑,不仅地理位置独特,而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诗人在此地登高望远,既能感受到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能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历史、自然紧密相连,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 主题思想:杨旦的这首诗不仅是对黄鹤楼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其背后历史和文化的反思。诗人通过对“古木森”等景象的描述,引发读者对于人类历史变迁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个人对于生命意义和宇宙奥秘的哲学探索。这首诗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历史意识,使其成为明代诗歌中的佳作。
杨旦的《登黄鹤楼四首·其四》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