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次杨名父韵

高谈厌俗哗,琴书共一家。
倚马才何捷,惊鸿势忽斜。
年光消竹叶,勋业愧菱花。
省可随流去,浮名水上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斋居次杨名父韵》是明朝时期的作品

《斋居次杨名父韵》出自明代,是文学家杨旦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和文人的内心世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杨旦,字仲宏,号南皋,明代的文学家和画家。他出身于官宦家庭,但并不满足于仅仅在官场中谋求名利。他热爱文学艺术,尤其擅长绘画,他的诗书画皆有高超的造诣。杨旦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深受后世推崇。
  2. 作品原文
    高谈厌俗哗,琴书共一家。
    倚马才何捷,惊鸿势忽斜。
    年光消竹叶,勋业愧菱花。
    省可随流去,浮名水上槎。
  3.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内容来看,应是作者在仕途不顺或遭遇挫折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社会的感慨,表达了对名利看淡、追求精神境界的态度。诗中的“惊鸿势忽斜”等句子,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世俗繁华的不屑一顾。
  4. 文化价值:杨旦的这首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名利的淡然处之。这种态度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颗清醒平和的心。

可以看出《斋居次杨名父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的古诗,更是杨旦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