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谈厌俗哗,琴书共一家。
倚马才何捷,惊鸿势忽斜。
年光消竹叶,勋业愧菱花。
省可随流去,浮名水上槎。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考生首先要理解诗的内容,然后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及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属于综合考核题,考查的方向是思想感情和手法技巧。考生应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情感,同时要结合注释来分析手法,并分析艺术效果。

“斋居次杨名父韵”,这是作者自序其诗,说明自己因事而斋居,故作此诗以自遣。“高谈厌俗哗”是说自己在闲暇的时候喜欢与朋友高谈阔论,不喜世俗的喧哗吵闹。“琴书共一家”表明自己喜欢安静的生活,读书写字,与朋友谈论人生哲理,所以“琴书共一家”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也表现出作者追求高雅生活的态度。

“倚马才何捷,惊鸿势忽斜”两句的意思是说:我虽才能有限,但有时也能写出一些好的诗文来;但像那飞驰而过的惊鸿,却突然改变了方向,不能直向前方。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作者比作“惊鸿”,暗喻自己的才华就像“惊鸿”一样短暂,不可长久。

“年光消竹叶,勋业愧菱花”两句的意思是说:时光流逝,岁月如梭,我已年过半百。而自己却没有什么成就,感到惭愧。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华已逝的感伤之情。

“省可随流去,浮名水上槎”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已经厌倦了官场的浮沉不定,不愿再追逐那些名利。“水上槎”是说船,“随流去”即随波逐流,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退居家乡后所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意。

首联“斋居次杨名父韵”,交代了作者因事而闲居的原因。“斋居”即隐居在家,不问外事,“次杨名父韵”则表明自己写诗时所用的韵脚是模仿杨名父的格调。“高谈厌俗哗”写自己在闲居期间喜欢与朋友高谈阔论,不喜欢世俗的喧闹。这里用“厌俗哗”来形容自己的高洁品格,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琴书共一家”则表达了作者喜好安静生活的态度。他喜欢静坐阅读、吟诗作画,与朋友一起讨论人生哲理。

颔联“倚马才何捷,惊鸿势忽斜”,“倚马才何捷”,意为自己虽然有些才华,但有时候也会因为过于自信而失误。“惊鸿势忽斜”,则比喻自己如同飞驰而过的惊鸿,忽然间改变方向,不能直向前方。这里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既表达了自己才华的短暂性,又透露出自己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

颈联“年光消竹叶,勋业愧菱花”,“竹叶”和“菱花”均为古代女子化妆用的化妆品,这里用来代指女子的青春美貌和容颜易老。“年光消竹叶”,则表达了自己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之心未泯。“勋业愧菱花”,则表达了自己对自己功业未成的自我安慰之辞,同时又透露出自己对于名利地位的不屑一顾。

尾联“省可随流去,浮名水上槎”,“随流去”意为随波逐流,无所作为。“浮名水上槎”,则意味着自己的名声如同水上的小筏子,随时可能被水流冲走。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利地位的淡泊之志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之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外在境遇,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名利地位的淡然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