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舒有常知县赴永春

幸际文明世,谁甘畎亩民。
再来趋北阙,九月赴南闽。
红树吴门郭,青帘海上津。
有才当抚字,卓鲁亦何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舒有常知县赴永春》是一首明代诗人杨士奇创作的古诗,表达了对舒有常的期待与祝愿。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杨士奇(1365—1444),字伯谦,号东里,明朝著名文学家和官员。他的诗歌风格典雅,善于用典,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事的关注及个人情怀。
  2. 诗歌原文
    幸际文明世,谁甘畎亩民。
    再来趋北阙,九月赴南闽。
    红树吴门郭,青帘海上津。
    有才当抚字,卓鲁亦何人。
  3. 诗句解析
  • 幸际文明世:表达了对当前国家繁荣昌盛、文明开化时代的喜悦之情。
  • 谁甘畎亩民:意指那些愿意投身田间劳作的普通人,与“谁来治理天下”相呼应,表达了对于有能力担当重任者的期待。
  • 再来趋北阙:暗示了对朝廷的向往,期望能够再次回到政治中心。
  • 九月赴南闽:描述了前往南方福建的具体时间,展现了行程的迫切。
  • 红树吴门郭, 青帘海上津:描绘了福州城内外的自然景观,红树象征着秋天的景色,而青帘则可能指的是海边城市的景象,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
  • 有才当抚字: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表达了对能者应当有所作为的期望。
  • 卓鲁亦何人:可能是在表达对卓鲁等杰出人物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对其他同样有能力者的期待。

《送舒有常知县赴永春》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记载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