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咏贫士七首 其一

平生蹈孔孟,遇物心依依。
孤灯倚空壁,思借寒女辉。
力少意自多,如走不逐飞。
盛夏赋行役,淩冬复来归。
崎岖何所得,所得寒与饥。
逝展丈夫雄,永释儿女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咏贫士七首 其一》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表达了诗人安贫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百步见秋毫,千里目常新。愿君学长策,功成事遂亲。

  2. 诗歌背景:陶渊明以其清新脱俗的田园诗风名垂后世,而他的《咏贫士七首》更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著称。这组诗通过对古代贫士的歌咏,表现了诗人安贫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怀,其中“百步见秋毫”与“心明万物周”的对比尤为引人注目,体现了内心的明澈远比外在的视力更为重要的思想。

  3. 艺术手法:《和咏贫士七首 其一》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孤云、独鸟自况,象征着诗人孤独无依的处境和命运,表现出诗人守志不阿的高洁志趣。通过这些具体的艺术手法,陶渊明将内心的世界与外在的自然景物相融合,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4. 主题思想:这组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贫贱生活的接受和适应,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生活状态,提出了“愿君学长策,功成事遂亲”的祝愿,表达了一种对后代子孙的美好期许,希望他们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实现自己的理想。

陶渊明的《和咏贫士七首 其一》不仅是一组赞美清贫生活的作品,更是一曲高歌自由精神的赞歌。它以其深邃的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