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叶榆城

命驾初寻寺,沿城更上楼。
白云争岫起,碧水与天浮。
汗漫游应远,蹉跎岁且秋。
长安何处望,伫立思悠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叶榆城》是明代诗人冯时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冯时可,字敏卿,号无成,生于明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是一位有文名的学者及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
  1. 诗作原文
  • 命驾初寻寺,沿城更上楼。
  • 白云争岫起,碧水与天浮。
  • 汗漫游应远,蹉跎岁且秋。
  • 长安何处望,伫立思悠悠。
  1. 诗意解读
  • 诗中“命驾初寻寺”可能指的是诗人首次探访某座寺庙的场景,体现了他对宗教文化的尊崇和探索。
  • “沿城更上楼”则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上俯瞰全城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越日常视野的宏大视野和感慨。
  • “白云争岫起”与“碧水与天浮”,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衬托诗人的内心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1. 艺术特色
  • 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 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每一句都恰到好处地配合着整体的主题和气氛,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也充满诗意。
  1. 文化影响
  • 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登叶榆城》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有一定的启示和影响。
  • 通过了解此诗,不仅能欣赏到古代诗词的韵味,还能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有更深的了解。

《登叶榆城》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还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以及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美学享受、历史知识和文化传承的多重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