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驾初寻寺,沿城更上楼。
白云争岫起,碧水与天浮。
汗漫游应远,蹉跎岁且秋。
长安何处望,伫立思悠悠。

【注释】

①叶榆城:在今河南叶县西北。②岫:山崖。③浮:指水波与天空相接,浑然一体。④汗漫游应远:汗漫游,汗漫漫游。⑤长安何处望:长安,即今西安。⑥伫立思悠悠:伫立,站立;悠悠,深远的样子。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初到叶榆城时,是一首记游诗。首二句写诗人登城而望;三、四句写城中景色之美;五、六句抒写游兴未尽之感;七、八句写长安遥不可及,只能徒增怅惘之感。全诗写景抒情,自然浑成。

首联“命驾初寻寺,沿城更上楼”,点出题意,交待了游览的地点和目的。作者来到这个新建的叶榆城,先到访寺庙。这寺庙建在城之西,所以诗人说“命驾初寻寺”。登上城楼,远眺四周。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初到此地的心情,也交代了下文写景抒情的背景。

颔联写景。“白云争岫起,碧水与天浮。”诗人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描绘了叶榆城的山水风光。“白云”与“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派清新秀丽的山水画面。这里的“争”字用得极妙,它既表现了“白云”“碧水”的生机勃勃,又表现了“白云”争相飞升的动态美。“争”字还暗含了一种竞争、向上的精神,与“上楼”相呼应。

颈联抒发感慨。“汗漫游应远,蹉跎岁且秋。”诗人面对如此美丽的山河,心中不免涌起一股壮志未酬、时光易逝的感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如梭的深刻感悟。这种感悟并非空泛的哲理,而是源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认为,人生短暂,应当珍惜光阴,奋发向前。因此,他决心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中尽情地游玩,体验生活的欢乐和痛苦。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感到自己的青春已经悄然逝去,只剩下一个孤独的灵魂在这个世界上徘徊。这种感慨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尾联表达愿望。“长安何处望,伫立思悠悠。”诗人抬头望向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他知道,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逃避现实的残酷和人生的无奈。因此,他只能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驻足观望,默默地感受着离别的痛苦。尾联中的“思悠悠”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也表现了他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这种情感深深植根于诗人的心灵深处,成为他人生中无法摆脱的一部分。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动人。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和文化风貌,对于研究当时的文学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