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偶书

我生行年四十五,去年失恃今何怙。
四人兄弟一人在,敢叹零丁与孤苦。
家贫无田惟有书,读书未遇将何如。
不农不商又不禄,百事无成生计疏。
大儿痴顽无好习,见人懒作低头揖。
小儿学语未分明,近始扶床能独立。
山妻抱儿认父面,愿汝父子长相见。
但令骨肉在眼前,到老不嫌贫与贱。
纫穿补绽无时息,昼纺绵花连夜绩。
食指衣身累转多,头焦鬓秃空啾唧。
婢较初来过半长,手拙未解调羹汤。
学攻针线更迟钝,两日一裤缝三行。
苍头入门懒无匹,面垢脚朘常菜色。
使令内外岂云无,自然不得分毫力。
破屋数间如玉川,床头旧物馀青毡。
愁来就枕且醉眠,万事得失皆由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春日偶书》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作,全诗如下:

原文:
一夕浓阴起,群花落纷纷。

不知何处雨,来向此时闻。

客里伤春暮,天涯望故园。

明朝看柳色,应有去年痕。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日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变化。首句“一夕浓阴起”,暗示着天气的变化;次句“群花落纷纷”则进一步渲染出春天即将来临的气息。接下来两句通过问语表达对雨声的感受以及对自己身处客地、远离家乡的感慨,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期待。

最后两句“明朝看柳色,应有去年痕”,点明了诗人希望在立春时节能看到去年留下的痕迹,这既是对春天到来的一种期盼,也是对自己过往生活的怀念。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和情感的流转,展现了作者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