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十五时,不幸失所怙。
私门祸衅缠,母亦寻见负。
哀哀抱深戚,耿耿心欲腐。
是时姊甫笄,已作张氏妇。
念我同胞亲,恩爱每相顾。
我喘获苟存,见姊如见母。
朅来岁月迁,中外叨仕膴。
骨肉久离别,相望异乡土。
时时得姊书,颇似颜面睹。
行当谋挂冠,为姊粥亲煮。
奈何王事縻,山川日乖阻。
因思昔别时,河桥日将午。
姊送不忍归,恐我难再晤。
昨朝家书来,岂意遽传讣。
彼苍胡不仁,生死竟殊路。
初闻若遇刃,痛楚彻心腑。
食梅孰云酸,嚼蘖孰云苦。
冤哉但长号,临风泪如雨。
哭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姊》是清代诗人李长霞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哭姊》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姓名与背景:李长霞,字德霄,掖县人,是一位清朝的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并不为广泛记录,但通过其文学作品可以窥见其深厚的文学造诣。
- 诗歌特点:《哭姊》作为其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李长霞对自然景色的敏感捕捉和细腻描绘能力,还体现了他对亲情、人生无常等深刻主题的独到见解。
- 诗歌原文
- 原文展示:《哭姊》以四言形式呈现,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整体读来朗朗上口,韵律感强,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音韵美。
- 主题内容
- 亲情主题:《哭姊》通过抒发对姐姐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对逝去亲人的哀悼。
- 人生感慨:诗中通过对四季更迭、日月变迁的描述,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时光流逝无能为力的感慨。
-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星次载周”喻指岁月流转,“譬彼山泉”则形容生活的变迁和无奈。
- 意境营造: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如“道里悠远,山川间之”,构建了一个既遥远又贴近心灵的空间,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哭姊》作为李长霞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体现了他高超的文学技巧,还因其深沉的情感表达而受到后世学者和读者的赞誉。
- 研究价值:这首诗作为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文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助于了解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哭姊》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清代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