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采薇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奠果穿针听曲街”,这是七夕节的风俗,人们用瓜果来祭祖,穿七巧针,听七弦琴曲,以乞求织女能将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瘦林斜月闇虚斋”,是说七夕节这天,月光斜照,庭院里显得幽静而寂寥。“愁年不共生年短,死日方知别日佳”两句,是说自己年岁已高
诗句释义 1. 阁中羁客泪盈醪 - “阁中”指书房或内室,“羁客”指的是被贬谪的官员。这句诗表达了在狭小的空间里,由于政治原因被迫流放的官员,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和悲伤,以至于泪水盈满了酒杯。 2. 湖上征人草染袍 - “湖上”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靠近湖泊的地方,“征人”指的是外出征战的士兵。这句诗描绘了士兵在出征前,他们的衣物(包括袍子)因长时间在户外风吹日晒而变得破旧,甚至开始变黄。
【注释】 一夕霜花湿鬓青,湍声出渚棹初停:一夜之间霜花打湿了我的青丝长发,江水激流的声音从洲上传来,船儿刚刚停泊下来。 病中龙具和衣泣,愁里鱼箫带梦听:病中我披着衣服伤心地哭泣,忧愁时仿佛听到鱼形乐器发出的幽怨之音。 隔浦叶多飞似鸟,入林镫小远于星:隔着河的两岸叶子很多像飞鸟一样飘落,树林中的灯火很小像是星星一样。 从君湖海幽寻志,何日浮家去杳冥:从你那里开始在湖海中寻找我的志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名为《山夕》。下面逐句进行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碧帘不卷映风萝,十日清愁独抱疴。 - 碧帘不卷:指的是窗帘没有放下,可能是为了避风或保持室内安静。 - 映风萝:即风吹动帘子上的风铃发出的声音,如同风中摇曳的藤萝。 - 十日清愁独抱疴:形容作者独自一人在家中,因长时间的孤独和忧愁而感到身体不适。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为长时间独处而产生的孤独和忧郁情绪。
网页时间是:2024-03-05 《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作者为宋代诗人贺铸,其古诗原文如下:楼角初销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 } 三月三 绿杨楼角带栖鸦,欹枕炉声正忆家。 吹梦夜风先到树,弄愁寒雨不妨花。 虫依香影垂帘网,蛾怯晨光堕帐纱。 我已离愁懒春禊,径泥何处又鸣车。 赏析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古代中国节日场景
晚立 旋整罗衣候月斜,萧然人影出晴纱。 烟中紫燕相思语,霜里红蕖独自花。 住久小楼因对岭,断来清梦又无家。 曲阑幽话何时展,一笛西风万树遮。 注释与赏析: - 《晚立》是一首描写傍晚时分人物活动的诗作。诗人在夕阳下整理着衣服,等待着月儿的斜照。 - "萧然"形容人孤独的样子,而"人影出晴纱"则描绘了一个人的身影从晴朗的天空下走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的孤独与等待的心情。 -
【注释】: 得薇隐从金陵寄一书:得到你从金陵寄来的一封信。得薇,即李白自称。 尺幅吟笺照泪眸,半窗斜日梦孤舟。 愁如天远还窥帐,病与云亲不下楼。 湿翠雨收侵砚匣,落红风飐上帘钩。 青山到处应相忆,除是征人醉里游。 【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金陵的客居生活写照,抒发了羁旅之忧,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以书信为线索,通过描写景物、抒写情感来表达主题。 首两句“尺幅吟笺照泪眸,半窗斜日梦孤舟
注释: - 二月十七日柬薇隐(这是一首诗的名字) - 五日春阴不启关,封书始此整幽鬟(春阴是指初春时天气阴暗,不启关指的是没有打开窗户,封书是密封的信件),离愁作雾疑沉水,晓病如烟尽著山(离愁像雾一样笼罩在心头,早晨的病痛好像烟雾一样遍布全身)。 - 泪里镜开花四照,梦馀帘动燕孤还(眼泪落在镜子上,镜子中的花四下散开,梦醒后帘子动了,燕子归来只有一只)。 - 锦囊自续新吟满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审题、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等。此诗为五言律诗,首联写景抒情,颔联承上起下,颈联承颔联描写景物,尾联写诗人的心境。本诗中“幽”、“冷”、“香”“粟”是关键词语。“秋夜不寐”,“不寐”,即不能安睡;“幽”,幽静。“卧不成”,“卧”,躺着;“不成”,不能。“香心冷死粟肌生”,形容秋夜的清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梦起》。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梦醒思家望翠微,幽苔染影上罗衣。 这句诗描绘了主人公在梦中醒来时的情景。他醒来后,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抬头望向远方的青山,那里的翠绿景色让他心生向往。而那些幽深的苔藓和斑驳的影子映在了他的衣裳上,使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独。 寒天细竹人孤倚,斜日空檐燕对飞。 这句诗描绘了主人公在寒天中独自倚靠在细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