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逆风通夕

忽忽无言里,悠悠不寐中。
短檠流绛蜡,阴牖落青虫。
人幸窥篷月,天悭上水风。
白河三百里,羁思浩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村逆风通夕》是明代著名诗人程敏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程敏政,字克勤,明徽州府休宁人,成化二年进士。历任编修、左谕德等职,以学问广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后因主持会试试题外泄被劾,下狱。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1. 诗歌原文
    忽忽无言里,悠悠不寐中。短檠流绛蜡,阴牖落青虫。
    人幸窥篷月,天悭上水风。白河三百里,羁思浩无穷。

  2. 诗词赏析

  •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所感所思。首联“忽忽无言里,悠悠不寐中”描绘了诗人夜深人静时内心的孤寂与思绪的纷扰。颔联“短檠留白蜡,阴牖落青虫”通过描写微弱的烛光和窗外飞舞的虫子,渲染出一种幽暗而寂静的氛围。颈联“人幸窥篷月,天悭上水风”转折到人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无奈。尾联“白河三百里,羁思浩无穷”则将诗人的感慨推向高潮,展现了其广阔的胸襟和深远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杨村逆风通夕》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的诗歌,也是明代文人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