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公禅榻得句

词客秋多渴,僧寮乞施茶。
懒云眠屋角,残暑避林瓜。
荷气知衣冷,窗阴笑竹哗。
无烦费酬应,隐几注南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坐了公禅榻得句》是明末清初诗人彭孙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古代文学的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彭孙贻,字仲谋,一字羿仁,浙江海盐人。他是明朝拔贡生,因家难而投身学术,其父亲在赣州守土阵亡后,他奔波寻觅遗骸并布衣蔬食二十余年。
  1. 诗歌原文
    词客秋多渴,僧寮乞施茶。
    懒云眠屋角,残暑避林瓜。
    荷气知衣冷,窗阴笑竹哗。
    无烦费酬应,隐几注南华。

  2. 诗歌内容赏析

  • 词客秋多渴:描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秋天常常使人感到口干舌燥,需要饮水来解渴。
  • 僧寮乞施茶:反映了诗人对于僧人简朴生活的欣赏,僧人的生活简单,只需一杯茶就能度过一天。
  • 懒云眠屋角: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懒散的云彩躺在屋角,诗人似乎也融入了这宁静之中。
  • 残暑避林瓜:夏天的热气让人难以忍受,人们选择躲在树林中的瓜地里避暑。
  • 荷气知衣冷:荷花的气息带来了凉意,使得诗人感到衣服都变得寒冷。
  • 窗阴笑竹哗:窗边的竹子在微风中摇曳,发出欢笑声,给诗人带来了宁静与愉悦。
  • 无烦费酬应: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 隐几注南华:通过“隐几”二字,暗示了诗人想要超脱尘世,潜心研究学问的愿望,而“注南华”则是指学者们专心致志于经典的学习中。

《坐了公禅榻得句》不仅展示了彭孙贻深厚的文学功底,还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现代人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