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然松枝(壬午)

箫鼓辞寒,夜人秉烛心先暖。
松枝高结小重山,矗矗霞光满。
万点明星历乱。
登时见、珊瑚无算。
香风飘荡,烟雾空蒙,蓬莱庭馆。
火德司天,青藜阁上吹应缓。
山中■■吐光华,渐觉霜威远。
不向邻家乞伴。
画堂煮酒呼儿宴。
花浮椒柏,珠汗帘栊,白驹暗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烛影摇红 然松枝(壬午)》是由清代的词作家嵇宗孟创作的一首词,属于词牌名“烛影摇红”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烛影摇红 然松枝(壬午)》作为一篇词作,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烛影摇红 然松枝(壬午)》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词中描绘的景象,可推测为清代中叶。
  • 作者信息:嵇宗孟是清代的一位词人,他的生平事迹在史料中有所记载,但关于他的具体活动和创作风格,史书中记载不多。
  1. 词作原文
  • 词牌格式:“烛影摇红”,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
  • 词作内容:词中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夜中的花影摇曳、月光如洗、花香四溢等美景。
  • 词作赏析:嵇宗孟的这首《烛影摇红》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和对春夜美景的生动刻画,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1. 文化意义
  • 诗词鉴赏:通过对《烛影摇红 然松枝(壬午)》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该词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美感,而且在文化传承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反映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古代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观方面的卓越成就。
  • 历史价值:在历史长河中,文学作品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对《烛影摇红 然松枝(壬午)》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学来记录和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烛影摇红 然松枝(壬午)》作为一首典型的清代词作,不仅体现了作者嵇宗孟的文学才华,也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