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水不论船,乐山不问树。
不求画中物,惟耽画中趣。
想当含毫时,粉墨不待具。
眼光落缣素,但觉风雨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乐水不论船,乐山不问树。
不求画中物,惟耽画中趣。
想当含毫时,粉墨不待具。
眼光落缣素,但觉风雨至。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其兄伍佥宪题》是明代文学家、画家唐寅创作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共有42首,每首都是描绘一种草虫的形态或生活习性,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草虫们丰富多彩的生命状态。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他的画作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尤以人物画著称,被誉为“明四家”之一。
在《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其兄伍佥宪题》中,唐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将草虫们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它们都有了生命,可以自由飞翔、跳跃、歌唱。这种手法不仅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草虫们的生活习性,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感和生命力。
这首诗还反映了唐寅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他通过对草虫们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才华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