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水不论船,乐山不问树。
不求画中物,惟耽画中趣。
想当含毫时,粉墨不待具。
眼光落缣素,但觉风雨至。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四十

乐水不论船,乐山不问树。

不求画中物,惟耽画中趣。

想当含毫时,粉墨不待具。

眼光落缣素,但觉风雨至。

注释:

  1.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画家陈洪绶(号老莲)。他一生坎坷曲折,历经磨难,但他酷爱绘画,以画为伴。他的画作风格独特,线条流畅,充满生活气息。这首诗就是他在创作《草虫杂图》时写给朋友伍佥宪的题词。
  2. “乐水不论船,乐山不问树”:诗人在画画的时候,心中没有固定的构图,无论是山水还是昆虫,他都能找到乐趣,所以不在乎画中的事物是什么。
  3. “不求画中物,惟耽画中趣”:诗人画画不是为了追求画面上的实物,而是享受画中的意境和趣味。
  4. “想当含毫时,粉墨不待具”: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不需要准备笔墨,因为灵感一来就能立刻开始创作。
  5. “眼光落缣素,但觉风雨至”:诗人的眼光落在了纸上,感受到的是风雨的到来,这是对画中景物的真实感受。
    赏析:
    这首诗是陈洪绶在创作《草虫杂图》时写给朋友伍佥宪的题词。诗人通过对画中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追求。诗中“乐水不论船,乐山不问树”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画画时不受约束,自由自在的情感。“不求画中物,惟耽画中趣”则表明了诗人对画中意境的追求高于对实物的描绘。诗人通过“想当含毫时,粉墨不待具”表达了他在创作时的自信和从容。最后两句“眼光落缣素,但觉风雨至”则描绘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他的眼睛仿佛感受到了风雨的到来。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