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既有托,音声寂无闻。
乍出草莽中,昂藏若离群。
涵濡竹露华,饱挹山花薰。
时哉忽如许,彼美空云云。
【注释】托:指蝉。离群:离开同伴。涵濡:沾润。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写蝉来表达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首联以“形色既有托”起笔,既交代了蝉的形体与色泽,又写出了它的声名与地位。颔联进一步渲染蝉高洁的形象,颈联写蝉饮露沐风,尾联则感叹其生命短暂。此诗在艺术表现上,虽无浓词丽句,然清丽自然,不落俗套。
形色既有托,音声寂无闻。
乍出草莽中,昂藏若离群。
涵濡竹露华,饱挹山花薰。
时哉忽如许,彼美空云云。
【注释】托:指蝉。离群:离开同伴。涵濡:沾润。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写蝉来表达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首联以“形色既有托”起笔,既交代了蝉的形体与色泽,又写出了它的声名与地位。颔联进一步渲染蝉高洁的形象,颈联写蝉饮露沐风,尾联则感叹其生命短暂。此诗在艺术表现上,虽无浓词丽句,然清丽自然,不落俗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楚题目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则答题时要先逐句解释诗意,然后赏析。 第一联,“一廛吾所受,三径旧曾游”,诗人以自己居处为“一廛”,而“三径”是陶渊明的故宅,他曾经在此“隐居”;这里诗人用典,既写出了诗人自己的闲适之乐,同时又表明了自己与陶渊明的相似之处
【注释】 去去青云路:去往青云之路。 盍簪:盍,同盍,通盍,何不;簪,古时束发用的簪子。盍簪,意为为什么不系好簪子再动身上路呢?表示舍不得离去。 西风游子恨:指秋天的西风吹动着游子的思乡心。 落日故人心:落日时分,夕阳西下,使人想到故乡的亲人,所以用落日故人心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报国凭三策:报答国家之策有三种,即安民、养民和牧民。三策是泛指治国的三个重要方面。 论交薄万金
【注释】 送安二:送别安二。兼简令兄仁远:同时寄信给令兄。 故人不可见,令弟早相知:老朋友不能相见,令弟早就相识了。 文采京华自,威仪伯仲推:你的才学和气度都是京城的一流人物。 云深江树黑,天远雁书迟:天边飘荡着归雁的书信,因为距离遥远而变得缓慢。 若问同袍者,悲凉比旧时:如果你问他那些一同服役的老兄弟,他们一定会感到更加凄凉,因为他们的遭遇和你一样。 【赏析】
【注释】 刘珙弟兄:指作者的朋友,即刘涣兄弟。 大兄膺就业,叔子尽能诗:大兄(即刘涣)被举荐为官,而二弟(即刘涣的弟弟)则精通诗艺。 岁月嗟长往,功名未有期:感叹时光荏苒,功业尚未成就。 自怜游泮水,空忆少年时:惭愧自己当年曾游泮水(指在学馆中读书),如今却已空怀壮志、无以实现。 【赏析】 这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刘珙弟兄的怀念之情和对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遗憾。
【注】 张世清:即张志和,唐代诗人种竹已成林:指张志和辞官归隐后,在家乡种植竹子,形成了竹林。 扫叶容春笋:用扫树叶子来等待春天的笋子出土。 编篱护晚阴:用编织篱笆来遮挡傍晚的阴影。 清风如有意:形容秋风的凉爽就像有意识一样。 明月本无心:比喻月亮本身没有情感,只是静静地照耀着大地。 几度临轩坐:几次站在楼台栏杆上坐着。 烟消彩凤吟:形容夜晚景色美丽,如同凤凰在歌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送黄掌教 泮水官初满,临岐意黯然。 风云千里道,雨露九重天。 硕学推程颢,清才数郑虔。 愿言行莫缓,台阁正求贤。 注释: 1. 泮水官初满:泮水,指的是古代的学堂,这里代指官职刚刚被任命完毕。官初满,意味着官员刚刚开始任职。 2. 临岐意黯然:临岐,指的是在岔路口分手。黯然,形容心情低落、忧郁。 3. 风云千里道:风云,指天气变化无常,千里道,形容距离远。 4. 雨露九重天:雨露,比喻恩泽
领举别武林主人 领:接受。举起杯来,表示离别 武林主人:主人的别号。指作者的朋友或熟人(据《太平广记》卷四百九十五引《唐阙史》,武林主人是李贺的朋友) 别业幽栖处,攀缘及上方 别业:别业,即别墅。幽栖处:隐居之处 攀缘:攀登爬升 及:到达 上方:高处 译文:接受了杯中的酒,向朋友告别。我隐于青山绿水之间,登上了山巅 地深松叶暗,天近桂花香 地深:山高林密 松叶:松树的叶子 暗:昏暗,不明亮
【注释】 圣主:皇帝。重遐荒:远在边远的荒服之地。夕郎:指王给事,王给事是王姓的官员的称呼,夕郎是王姓的音译。楼船:大船。瀚海:大海。冠服:官服。被:覆盖。三韩:古代对朝鲜半岛一带的称呼。八表:四方。兹:这。来王:来到国王那里。 【赏析】 这首诗写使臣出使异域,表达了诗人的自豪感和喜悦之情。诗中“楼船浮瀚海,冠服被蛮方”两句描写了使臣乘船远航的情景,“岛屿三韩近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隐者的诗。首句“绿阴清昼堂”,即以堂字点明了作者的居处;颔联“树密乌声乱,林深鹤梦幽”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自然画面,表现了隐士的闲适生活。颈联“云来疑向夕,风度欲惊秋"描写了云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之情。尾联“何日寻三径,相期避暑游”抒发了作者与高士相约在夏日里一起游玩的愿望。 【答案】 绿荫笼罩着清凉的白昼,山中住着位高人,在岩石山丘间结屋居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诗歌情感及手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第一联“记得高堂别,俄惊信息稀。”回忆过去分别时的情景,当时母亲还健在,可是如今母亲已经去世了,因此才感到意外和悲痛。“高堂”指母亲的卧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还记得和母亲道别的情景,可转眼间却听到母亲的消息稀少了
【注释】 壶榼:古代酒器。云山图(qūn shān tú):即《云山图》。云山,指云雾缭绕的群山,这里泛指高山。 晨兴具壶榼:早晨起来准备酒具。 言往山中游(yán zài shān zhōng lóu):说以前去山里游玩过。 倚棹陟崇冈:靠着船桨登上高高的山冈。棹,划船用的工具,这里指船。陟,登高。 舒眺写我忧:伸展眼望抒发我的忧愁。 阴云翳四垂(yīn yún yì sì chí)
【诗句释义】 夭夭岩下椿,嫩发方自好。 终风激零雹,凋拉何太蚤。 伤哉三尺孤,形影为枯槁。 虚室若悬磬,遗业忽如扫。 遑遑二十年,赖此王父考。 昔如风中蓬,零落随野草。 今如辕下车,奋脱即远道。 登堂泣孤帏,陟岵见归鸟。 荣枯不相代,忧伤已终老。 【译文】 吴德翼永思诗: 娇嫩的岩下树椿,新发的嫩叶多么美好。 但终风吹落了冰雹,摧残得如此早啊。 哀哉我孤独的身躯,像一根干瘦的树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欧员外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对其才华和前途的赞美之情。 首联“蓟城有名士,美盛元无前。”描述了蓟城的名士之美和其盛况之无与伦比。 颔联“手抉云汉华,身交文锦妍。”以云汉、文锦为喻,形容欧员外的才华与气质。 颈联“目烂明月珠,口涌悬河泉。”则进一步描绘了欧员外的风采,如月珠般明亮,如河泉般清澈。 尾联“幽思入玄默,清臭纷兰荃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四十一 滕王去云远,谢逸今何之。 形迷有声画,影落无声诗。 低回罗扇风,旋绕簪花枝。 转眼忽不见,芹香满清池。 注释:滕王是唐高祖李虎的孙子,曾被封为滕王。这里指的是唐代诗人王勃。谢逸指谢朓,字玄晖。形迷有声画,影落无声诗:意思是说图画中的形象虽然模糊,但是声音和影子却仍然留在心中。低回罗扇风,旋绕簪花枝:意思是说在这幅画前徘徊不前,就像在挥动着一把罗扇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四十 乐水不论船,乐山不问树。 不求画中物,惟耽画中趣。 想当含毫时,粉墨不待具。 眼光落缣素,但觉风雨至。 注释: 1.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画家陈洪绶(号老莲)。他一生坎坷曲折,历经磨难,但他酷爱绘画,以画为伴。他的画作风格独特,线条流畅,充满生活气息。这首诗就是他在创作《草虫杂图》时写给朋友伍佥宪的题词。 2. "乐水不论船,乐山不问树":诗人在画画的时候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三十九 动听非谇语,适目无妖妍。 诗求句律外,画索丹青前。 尺素竟何物,居然得天全。 相彼能事者,殆欲忘朱铅。 注释: - “动听非谇语”:指声音悦耳动听,但并非辱骂或诅咒的话。 - “适目无妖妍”:适合眼睛欣赏,没有妖艳的东西。形容诗文或绘画等艺术形式简洁、朴实,不追求过分华丽的装饰。 - “诗求句律外”:诗歌追求的是句子的音律和韵律之外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