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道中

一棹载疏雨,摇摇黄浦游。
落红随水急,新绿带烟稠。
把酒闻啼鸟,推蓬惊狎鸥。
浮萍伤客意,身世共悠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浦道中》是清代丁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浦江畔的夜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幽美的氛围。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黄浦道中》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诗中的描绘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在诗人经过黄浦江时所感而作。丁丙作为清朝时期的文人,很可能在游览或行走于这条江畔时,被其美景所打动,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这种对自然景象的感悟,往往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丁丙的诗歌也反映了这一点。
  2. 艺术特色:《黄浦道中》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风格。诗句以“黄浦江头夜月明,青龙桥外暮潮生”开篇,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夜晚江边的景象。这种描写手法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强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利用了“廿年重抚疏疏柳,输与凉蝉自在鸣”这样的句子,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感受,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哲理性。
  3. 情感表达:《黄浦道中》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美感,而且在情感上也有着深刻的内涵。诗人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感。同时,诗人对“疏疏柳”和“凉蝉”的描述,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状态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4. 历史文化价值:《黄浦道中》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清代的产物,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清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情。

《黄浦道中》是一首表现力强、艺术性高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清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