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船风动茜裙低,两两红妆照绿溪。
惊起鸳鸯不成梦,一双飞过藕花西。
溪上偶见
介绍
《溪上偶见》是中国明代诗人高承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地介绍这首诗: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溪上偶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溪边景象。诗中“画船风动茜裙低,两两红妆照绿溪”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船上女子的轻盈与溪水边的翠绿形成了和谐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紧接着,“惊起鸳鸯不成梦,一双飞过藕花西”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生态画面。鸳鸯的惊飞和莲叶的轻摆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既紧张又和谐的动态美,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命力。
从诗歌的表达技巧来看,《溪上偶见》也展示了诗人高承埏精湛的技艺。如在首句“画船风动茜裙低”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感觉的双重描写,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船身摇曳、裙摆飘扬的景象。同时,通过对“风”这一自然元素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另外,在结尾处“一双飞过藕花西”的描绘中,诗人不仅用“一双”突出了鸳鸯的数量,还用“飞过”表现了它们的动作,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为生动活泼。
从诗歌的文化内涵来看,《溪上偶见》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诗中的“画船”、“红妆”、“翠溪”等元素,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此外,诗中的“惊起鸳鸯不成梦”,也暗含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关注的主题之一,反映了他们对于自然、人文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从诗歌的艺术价值来看,《溪上偶见》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它不仅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而且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心描绘和对生命现象的深刻感悟,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这首诗不仅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溪上偶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明代诗歌创作中的一颗亮点。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承埏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