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偕同年诸子脩禊海淀

羲驭无停轮,逝波焉可驻。
言寻佳节届,转惜芳春暮。
缅昔兰渚游,少长乐咸聚。
萧散依林泉,慷慨托毫素。
诸君跌宕士,希风结遐慕。
濯流仍清漪,搴芳复高步。
觞来俯纤鳞,曲终倚嘉树。
闲情释近鞅,睇目眷霞寓。
脩短匪殊途,所贵适真趣。
各勉山水期,于焉谢劳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巳偕同年诸子脩禊海淀》是明代高承埏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文学修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同辈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情的珍视。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人介绍:高承埏,字寓公或泽外,明末清初浙江嘉兴人。他在崇祯十三年考中进士,并曾在宝坻县任知县。后因政治变故入清,隐居期间聚书七万余卷,有丰富的学术成就。
  2.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明代上巳节期间,这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象征着春天的开始和春天的庆祝。高承埏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同辈朋友在美好时节相聚共游的喜悦之情。
  3. 艺术特色:高承埏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典型的四言体形式,简洁而不失深意。他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对友情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许。
  4. 主题思想:诗中的“逝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芳春暮”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感慨以及对同辈朋友的深深眷恋。
  5. 文化意义:《上巳偕同年诸子脩禊海淀》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之美、友情之珍贵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价值观。

《上巳偕同年诸子脩禊海淀》不仅展示了高承埏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让人们得以一窥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