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坞头樵径连,群樵唱和石头前。
猿啼鹤唳清相似,野调山腔近自然。
木杪缘厓通窈窕,竹根濯涧杂潺湲。
白云遏处清风发,吹入长松胜管弦。
灵石樵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灵石樵歌”是一首七律,描绘了一幅宁静深远的山林樵夫生活画卷。这首诗由钱塘诗人凌云翰所作,其内容和艺术风格都值得深入探讨。
诗中开篇即以“积庆冈峦锁翠烟”勾勒出灵石山的壮丽景象。这一句通过“锁”字,传达出山峦与历史的紧密联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沉淀。紧接着,诗人用“葱茏遍野枕玄荫”,进一步描述了山中的植被和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神秘莫测的氛围。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如“瑶阶宛转入榛林”、“斧落曦光浅”等,使得诗句不仅具有画面感,同时也充满了动态美。
诗的后半部分也富有深意,“冷泉猿啸北麓来峰奇势立,林云寺外映寒泉”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色。这里的“冷泉猿啸”不仅让人联想到山间的清冽泉水和灵动猿声,还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而“行歌落日见樵人”则展现了樵夫们生活的艰辛与乐观。这不仅是对樵夫日常生活的记录,更是对劳动者坚韧不拔精神的一种赞美。
“灵石樵歌”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蕴含着诗人对劳动者的敬意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以及诗人在艺术上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