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得旸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雪景。诗人以细腻的语言,将西湖的雪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首句“山头白白六花铺”,诗人用“白白”形容雪花的颜色,形象地描绘出雪花覆盖在山头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六花”则暗示着雪花的形状,仿佛是一朵又一朵的花。“铺”字则表达了雪花纷飞、遍布山头的壮观景象。 次句“水面青青一髻孤”,诗人用“一髻孤”来形容湖面的冰面,仿佛是一根根冰柱,形态各异,给人一种孤独而坚韧的感觉
诗句释义 1. 共说西湖天下景,秋来有月更奇哉: - 共说:一起谈论。 - 西湖:指杭州西湖。 - 天下景:指西湖美景无与伦比,如同天下最美好的景色。 - 秋来有月更奇哉:意味着在秋天的夜晚,西湖边有了月光,更显得神奇美丽。 2. 寒波拍岸金千顷,灏气涵空玉一杯: - 寒波拍岸金千顷:形容月亮照在湖面上,波浪拍打着岸边,仿佛金色的水面被照耀得闪闪发光。 - 灏气涵空玉一杯
六桥烟柳 六座石桥横跨于湖面,最让人欣赏的是在晴朗天气下,烟雾缭绕在柳树之上。 浅水笼住了烟雾,笼罩着一片昏暗的霭气,微风吹过带来温暖的感觉,轻轻抚摸着柔软的柳枝。 金色的梭子隐隐约约地出现在黄鸟的身影中,锦缎般的缆绳缠绕着彩舟。 我一遍遍地倚靠着红色的栏杆,频频注视着远方,因为我深深怜惜张绪曾经的风流才情。 【解析】 本诗以“烟柳”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诗人从视觉和感觉两个方面入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首句“九里云松”以夸张手法写出乔松万树之盛、云气直上之势。“乔松”指高大的松树,“万树总良材”意味着这些松树都是优质的木材,可以制作成各种有用的物品,如家具、乐器等。而“九里青青一径开”则形象地描绘出一条通向远方的路,路两旁长满了青翠的松树,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里的“九里”指的是距离,暗示着这条路非常长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东海之滨的景色,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瑰丽的图画。 “东海朝暾”一句,描述了太阳在海上的景象。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整个海洋,使海面上泛起了金色的光芒。这一句诗用了一个比喻,将太阳比作一个朝暾(一种日出时出现的红色光芒),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的美丽和壮观。 “一道长江接海门”,这句话描绘了江水与大海相接的情景。长江水流湍急,与大海相连,形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注释】 拱北楼: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 天府东来第一州:指四川。 胥丘耸起最高楼:胥丘,即今叙永县;高楼上,指古蔺县的望仙楼。 两浙趋都会:浙江和福建一带是当时商业繁荣地区。 云外鼓鼙严夜禁,城中车盖乐春游:城上击鼓,城外禁火,这是唐代成都城夜禁的制度(鼓为号令,鼙为战鼓)。城上车辆往来,是春天游乐的场面。 玉堂政暇新题扁:玉堂是宋代翰林学士官署,政暇是闲暇无事的时候。 彩笔飞光射斗牛
这首诗描绘了灵石坞山中的宁静景象,通过樵夫、猿啼鹤唳等元素展现了一种和谐的自然之美。 诗句注释: - 灵石坞头:指的是一个地名,位于山林之中的一个地方。 - 樵径连:指山上有樵夫行走的小路相连。 - 群樵唱和:指众多樵夫聚在一起唱歌或相互呼应。 - 石头前:指山前的石头处。 - 猿啼鹤唳清相似:指猿鸣和鹤唳的声音清脆悦耳,相似于自然界的声音。 - 野调山腔近自然:指山中民谣和民间曲调质朴自然
注释: 冷泉亭外松树千棵,常有老猿在树间啼叫。 逐伴出云风起壑,呼唤孩子回洞里月横山。 早晨空帐中人刚离去,秋天荷叶衣客未回来。 清音不同巴峡的悲怨,时时袅袅和潺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首句以“冷泉”为题,点明诗的主题和气氛。接着,诗人通过写景来渲染这种幽静的氛围。“冷泉亭外松千树,时有老猿啼树间。”这里的“冷泉”、“松树”等意象,都让人感到了一种清凉、宁静的感觉
两峰白云 西湖之上两奇峰,高入太虚云气中。 华盖渐迷青缥缈,浮图时见碧玲珑。 阴连海眼龙归洞,影散天心鹤绕空。 几度登临舒远眺,英英佳气荡吟胸。 注释: 1、“两峰白云”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一诗。原诗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在这首诗中
【注释】 北关夜市:指京城的夜市。 北城晚市:指京城的晚集市。 直至今:直到今天。 青苎:青色的麻布。 绛纱笼火:以红色丝线织成的纱罩在火上。 楼前饮伴连游袂:楼前饮酒的人们,连衣袖也随着他们的动作飘起。 湖上归人散醉襟:湖上的行人,已经散开,酒意还残留在衣襟里。 阛阓:市肆;市集。 喧阗(xuān tián):喧闹嘈杂。 禁钟未动夜将深:晚上还未到子时,但宫门外的报时钟声已经停止。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