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至草木寒,关河凄以风。
扁舟越湘水,迟暮予何心。
美人彩云端,欲往闻遗音。
云端不可即,离别销颜色。
三朝掩明镜,对面不相识。
杂诗九首 其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杂诗九首其四》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刘基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江行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动作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 作者简介:
-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一字景升,号潜夫,后世尊称刘基为“刘文成公”,故后人又称其为文成公。元至顺四年(1333年)进士,累任江南地方政府官职。
诗歌原文:
九龙山西西日沉,江云压地生层阴。汀洲无人蕾叶响,咆虎一声风满林。诗歌赏析:
- 主题内容:《杂诗九首其四》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诗中通过描绘江行的景色和声音,以及老虎在树林中的吼叫,反映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批判。
- 艺术手法:此诗使用了典型的五言古诗形式,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诗中的意象鲜明,如“九龙山”、“江云”等,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象征意味,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 思想内涵:刘基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通过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他对于个人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这首诗不仅是刘基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