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听雨写怀

风声杂雨夜潇潇,倦枕昏灯梦寐劳。
报国丹心徒自许,欺人华发不相抛。
池塘春草无新句,篱落寒花只旧交。
起看床头三尺剑,尚馀豪气拂云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寒夜听雨写怀》是明朝陈颢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风声与雨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陈颢(约1264—1339),字仲明,元朝清州人。他的生平和具体属县不详,但据记载他年轻时就入京求学,曾跟随王磐学习金典章,又从安藏学诸子百家之术。
  1. 诗歌原文
  • 风声杂雨夜潇潇,倦枕昏灯梦寐劳。
  • 报国丹心徒自许,欺人华发不相抛。
  • 池塘春草无新句,篱落寒花只旧交。
  • 起看床头三尺剑,尚馀豪气拂云梢。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此诗以“寒夜听雨”为主题,营造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诗人通过对风雨之夜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国家的忧虑。
  • 情感深沉:诗人借雨夜风声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虽然年岁已高,但仍怀有报国之心,这种情感深深感染了读者。
  • 哲理深刻:诗中多次提及“华发”和“豪气”,表达了岁月虽老但志气不减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1. 创作背景
  • 关于《寒夜听雨写怀》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具体的记载。不过,可以推测这是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诗人因不满时局变迁而作。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更加强烈,因此创作了这首表达自己心声的诗歌。

《寒夜听雨写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歌,更是元末明初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