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溪暮归

净漱沧浪坐晚凉,浩歌篷底又斜阳。
贫能到骨心方逸,懒得成痴事尽忘。
梦里风烟诗帙乱,手中湖海钓丝长。
东风吹入勾溪棹,碧草清波十里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勾溪暮归》是明代诗人陈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勾溪边度过的一天,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和分析:

  1. 诗歌原文
  • 《勾溪暮归》是明代诗人陈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 净漱沧浪坐晚凉,浩歌篷底又斜阳。
  • 贫能到骨心方逸,懒得成痴事尽忘。
  • 梦里风烟诗帙乱,手中湖海钓丝长。
  • 东风吹入勾溪棹,碧草清波十里香。
  1. 诗意解析
  • 净漱沧浪坐晚凉,浩歌篷底又斜阳:诗人描述了自己坐在沧浪之滨,享受着傍晚时分的凉爽,同时在船篷下高歌,伴随着夕阳西下。
  • 贫能到骨心方逸,懒得成痴事尽忘:表达了诗人虽生活贫困但心灵自由的状态,以及对世俗烦扰的厌倦,以至于将一切事情都抛诸脑后。
  • 梦里风烟诗帙乱,手中湖海钓丝长:描绘了诗人梦中书卷散乱、心中充满诗意的画面,以及手中的钓鱼竿显得格外的长。
  • 东风吹入勾溪棹,碧草清波十里香:最后,东风轻拂,勾溪边的芦苇荡漾生姿,碧绿的草叶和清澈的河水散发出宜人的气息。
  1. 作品背景
  • 《勾溪暮归》是明代诗人陈鉴的作品,创作于明朝。
  • 该诗反映了作者在勾溪边度过的宁静而美好的一天。
  1. 写作风格
  • 《勾溪暮归》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描绘了勾溪边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
  1. 艺术特色
  • 整首诗歌意境深远,通过对勾溪美景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心灵的自由。
  1. 文化价值
  • 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勾溪暮归》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和文化氛围。
  1. 读者群体
  • 这首诗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尤其是那些对古代诗歌有浓厚兴趣的人。
  1. 教育意义
  • 对于学习文学的学生来说,了解并研究《勾溪暮归》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手法。
  1. 历史影响
  • 尽管时间已过去几百年,《勾溪暮归》依然被后人传颂,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勾溪暮归》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明代社会生活和文人心理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生活的闲适与诗意,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美学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