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过徐氏园亭观梅

泽国春归早,芳园乍放梅。
偶缘幽兴发,为访故人来。
疏影横侵席,清香细入杯。
花神不厌客,明日再登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过徐氏园亭观梅》是明代诗人陈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背景,并解析其艺术特色:

  1. 诗人简介
  • 陈履(1540年—1614年),字德基,原名天泽,广东东莞人。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历任蒲圻、休宁、崇德知县,官至广西按察副使、兵备苍梧。他在致仕后主要以吟咏为乐,著有《悬榻斋稿》。
  1. 诗句原文
    泽国春归早,芳园乍放梅。
    偶缘幽兴发,为访故人来。
    疏影横侵席,清香细入杯。
    花神不厌客,明日再登台。

  2. 诗歌内容解析

  • 首联:“泽国春归早,芳园乍放梅。”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使得泽国的大地也早早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而美丽的园中梅花也刚刚开放。
  • 颔联:“偶缘幽兴发,为访故人来。”表达了作者因偶然触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于是特意去拜访老朋友。
  • 颈联:“疏影横侵席,清香细入杯。”形容梅花的枝干疏落,影子斜斜地投射在坐席上;梅花散发出来的香气细腻地渗入酒杯。
  • 尾联:“花神不厌客,明日再登台。”意味着梅花对于客人并不感到厌烦,希望作者可以再次前来赏梅。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 语言优美:诗中使用了很多优美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如“疏影横侵席”,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影子投射在座位上的情景;“清香细入杯”,则形容了花香细腻而入心。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与朋友相聚赏梅这一活动,展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喜悦,以及友情的珍贵。

《春日过徐氏园亭观梅》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作。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经验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