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词二首 其二

八城亦是古辽西,大纛高牙万马齐。
壮士锦衣行乐地,十年无梦到春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穷边词二首 其二》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边疆景象,展现了守边将领的英勇与边防的安定。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2. 诗意解析

  • 箭利弓调四镇兵:这里的“箭利”和“弓调”可能指的是将领们使用精良的武器和策略进行防守,而“四镇兵”可能指的是分布在边疆不同地区的军队。
  • 蕃人不敢近东行:这句话表达了将领的英勇,使得外族不敢轻易侵犯边境。这里的“蕃人”指的是外来的民族或部落,而“东行”可能是指敌人的前进方向。
  • 沿边千里浑无事:这句诗表达了边疆长时间没有战事,一切都显得和平无事。这里的“沿边”指的是边疆地区,而“千里”则强调了地理范围之广。
  • 唯见平安火入城:这里的“平安火”可能指的是烽火,用于传递边境安全的情报。而“入城”则表明这些信息已经传达到了城内,让守边的士兵和居民都感到安心。
  1. 艺术特色:《穷边词二首 其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委婉的笔触和深刻的意境上。姚合在这首诗中并没有直接歌颂将领的功绩,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的描绘来暗含赞颂之情。这种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2. 历史背景:在唐代,边疆问题一直是一个敏感且重要的议题。姚合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重视以及对将领们辛勤工作的赞美。同时,这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即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家能够有效地维护边疆的安宁。

可以发现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魅力,更在情感上触动人心。它不仅是对将领们的赞颂,也是对整个国家边疆安全的肯定。对于喜爱古代诗词的读者来说,《穷边词二首 其二》无疑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享受和深刻的文化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