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城亦是古辽西,大纛高牙万马齐。
壮士锦衣行乐地,十年无梦到春闺。
《边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此诗通过描绘边塞景象和将军的守边事迹,展现了一幅边疆安宁、繁荣昌盛的画面。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八城亦是古辽西:描述了边城的古老和辽西之地的辽阔,强调了边城的历史悠久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大纛高牙万马齐:描绘了将军坐镇时的壮丽场景,大纛即军旗,高牙指帐篷,万马齐指众多战马,形象地表现了将军指挥下的雄壮气势。
壮士锦衣行乐地,十年无梦到春闺:表达了将军在边关过着安逸的生活,远离家乡,不再有思念妻子的梦境。
译文
八城亦为古辽西,大纛高牙万马齐。
壮士锦衣行乐地,十年无梦到春闺。
注释
- 八城:泛指边疆地区。
- 古辽西:古代的辽西地区,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部一带。
- 大纛(dà dà):军旗。
- 高牙:帐篷,这里指将军的营地。
- 万马齐:形容军队庞大,战马数量众多。
- 壮士:英勇的军人。
- 锦衣:华丽的衣服。
- 行乐地:娱乐休闲的地方。
- 十年:指过去的十年时间。
- 无梦:没有做梦,形容生活安稳。
- 春闺:春天的闺房,这里借指家。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美景的描绘,展现了将军的威武与威严,以及他守卫边疆的功绩。诗中“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一句,既体现了边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特点,也反映了边将的威慑力。而“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则描绘出边关夜晚的宁静祥和,与外界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边疆的安定。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边疆将士的艰苦与忠诚,以及他们为国家守边的崇高精神。
姚合的《边词二首》不仅展现了边关的壮丽风光,更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守边将士的赞美和敬仰。这首诗不仅是一篇优秀的边塞诗,也是一篇充满人文情怀的历史文献,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