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迷汉使,更起白云坛。
环佩天风满,旌旗海日残。
草侵群帝静,月度九霄寒。
惆怅乘鸾者,焚香独夜阑。

注释:

高寓公(指唐珙)来信询问我的近况。我恰好跟随石斋先生,在大涤山筑讲坛,流连了一整天,就写下这首诗报信。

三山迷汉使,更起白云坛。

环佩天风满,旌旗海日残。

草侵群帝静,月度九霄寒。

惆怅乘鸾者,焚香独夜阑。

释义:

高寓公给我来信询问我的情况,我正和石头斋先生在大涤山建讲坛,流连了一整日,于是写这首诗回复他。

三座山迷失了汉朝的信使,更加建造了白云坛。

环佩声随风飘荡在空中,旗帜上的旌旗映照在海面的落日中显得残缺。

草丛侵占了群帝们的安静,月光穿透云层,洒向九天的寒冷之中。

我怀着惆怅之情,独自焚香,在夜晚里徘徊着,直到结束。

赏析:

此诗是诗人应高寓公之邀而作的一首答书诗,以抒怀寄慨。首联“三山迷汉使,更起白云坛”,以“三山”暗指闽地,用“汉使”暗指高适,点明诗题。高适与唐珙同为福建人,二人交谊甚笃。“三山迷汉使”句意谓福建的山川景色,令人神往;“更起白云坛”则指作者重修白云堂之事。颔联“环佩天风满,旌旗海日残”,描绘出一幅清冷幽寂的画面,其中“环佩”暗指高适,“旌旗”暗指作者,通过“天风满”、“海日残”的对比,表现了两人的孤独之感。颈联“草侵群帝静,月度九霄寒”,描写了群帝们静静地被草丛侵占,而自己却只能在月夜中独自感受寒冷。尾联“惆怅乘鸾者,焚香独夜阑”,表达了对高适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凄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和豪迈情怀,又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