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送环浦宪使

揽辔喜重临,台端遂盍簪。
离亭忽此别,客思一何深。
雨雪燕山道,江湖魏阙心。
知君多古调,三叹忆遗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送环浦宪使》是明代诗人陈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从多方面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1. 作者简介
  • 陈凤,字羽伯,号玉泉和元举,是明代应天府上元县人。他的功名显著,曾中进士并在陕西任参议,与当时的文学巨匠如许仲贻、谢与槐齐名,并有《清华堂稿》辑录其诗作,显示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1. 诗歌原文
    揽辔喜重临,台端遂盍簪。离亭忽此别,客思一何深。雨雪燕山道,江湖魏阙心。知君多古调,三叹忆遗音。
  2. 诗歌内容分析
  • 第一联“揽辔喜重临,台端遂盍簪”表达了作者在再次遇到旧友时的喜悦和不舍之情。这里的“重临”意味着重逢的喜悦,而“台端遂盍簪”则是说在分别之际,人们往往要整理衣冠,以示尊重。这两句反映了一种深厚的友情和相互之间的礼遇。
  • 第二联“离亭忽此别,客思一何深”则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突出了作者内心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的思念。在这里,“离亭”指的是离别的场所,“忽此别”表明了这种离别是突然且令人难以预料的。“客思一何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后所引发的深深思念。
  • 第三联“雨雪燕山道,江湖魏阙心”通过自然景象和心理状态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里的“雨雪”可能象征着旅途的艰辛,而“燕山道”则可能是作者前往的地方。“江湖魏阙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抱负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 尾联“知君多古调,三叹忆遗音”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以及对往昔情谊的怀念。这里的“古调”可能指的是友人的诗词作品,而“遗音”则是指那些曾经流传下来的优美旋律。通过反复咏叹,诗人表达了对友人作品的欣赏以及对过往友谊的珍视。
  1. 艺术特点
  • 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明初诗歌的风貌。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描述,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离别时刻的感慨。
  •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每句五个字,遵循了严格的格律要求,同时也保持了内容的完整性和节奏感。

《再送环浦宪使》作为明代诗人陈凤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特质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