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满荫子酬素原先生

虚糜忽奏虞廷考,殿最从将汉法持。
岂谓恩叨延世泽,翻惭尘忝负明时。
过庭祇望书能读,报国那知孝可移。
我已偏舟归海上,逢人休说有垂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秩满荫子酬素原先生》是明朝诗人陈一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一松,字宗岩,海阳人,明代嘉靖年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湖广佥事等职。
  1. 诗歌原文
  • 虚糜忽奏虞廷考,殿最从将汉法持。
  • 岂谓恩叨延世泽,翻惭尘忝负明时。
  • 过庭祇望书能读,报国那知孝可移。
  • 我已偏舟归海上,逢人休说有垂丝。
  1. 创作背景
  • 该诗作于诗人任工部侍郎期间,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涯的感慨与反思。
  1. 作品鉴赏
  • 该诗通过描绘诗人的仕途经历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感。
  • 诗中的“过庭”和“报国”等词汇,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1. 文化意义
  • 《秩满荫子酬素原先生》不仅是陈一松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代士人的缩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文化特色。
  • 该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文人的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秩满荫子酬素原先生》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对于热爱中国古代文学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