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糜忽奏虞廷考,殿最从将汉法持。
岂谓恩叨延世泽,翻惭尘忝负明时。
过庭祇望书能读,报国那知孝可移。
我已偏舟归海上,逢人休说有垂丝。

我以“虚糜忽奏虞廷考,殿最从将汉法持”为开头,引出《秩满荫子酬素原先生》的诗句,并附上翻译和注释。接下来是赏析:

  • 诗句释义:虚糜忽奏虞廷考,殿最从将汉法持。
  • 虚糜忽奏虞廷考:虚糜(浪费)突然上奏给虞廷(古代的一种朝廷),殿最(排名)遵循汉朝的法律。
  • 殿最从将汉法持:殿最高出,遵循汉朝法律。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批评,认为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奖励。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希望朝廷能够采纳汉朝的法律和治理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 诗句释义:岂谓恩叨延世泽,翻惭尘忝负明时。
  • 岂谓恩叨延世泽:难道以为得到皇帝的恩宠,就能长久享受?
  • 翻惭尘忝负明时:却感到惭愧,自己辜负了这个时代的期望。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人认为自己得到了皇帝的宠爱,但实际上并没有为国家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反而感到羞愧。
  • 诗句释义:过庭祇望书能读,报国那知孝可移。
  • 过庭祇望书能读:只是希望在朝堂中读书学习,希望能够有所作为。
  • 报国那知孝可移:但不知道孝顺父母也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认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读书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做出贡献。但同时也意识到孝顺父母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 整体赏析:此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批评,同时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认识。全诗情感激昂,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