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凭曲栏西,暮凭曲栏东。
栏里梅花好,看花了病翁。
梅下杂诗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梅下杂诗 其一》的意境与感悟
陈献章,号白沙先生,广东新会人,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他不仅是理学的奠基者之一,还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和画家。《梅下杂诗三首》作为其中的第一首,其内容深沉而富有哲理。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而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哲学的深刻思考。
《梅下杂诗三首》中的“朝凭曲栏西,暮凭曲栏东。栏里梅花好,看花了病翁。”这几句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一幅冬日赏梅的画面。诗人站在栏杆旁,目光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梅花之间徘徊,最终停留在那盛开的梅花上,被其美丽所打动,甚至让观者“病翁”为之倾倒。
诗中的“朝”“暮”,分别代表了一天中早晨和傍晚的时间,通过这两个时间点来表达诗人对时间的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而“栏里梅花好,看花了病翁。”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梅花比作美人,将欣赏它的人比作因陶醉于美景而生病的老人,这样的描述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在读这首诗时,我不禁被诗人深邃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才华所打动。他不仅仅是在写景,更是在抒情和言志。通过观察自然中的梅花,他似乎在寻找人生的真谛,以及如何在这纷扰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纯净。这种思想深度,使我深感震撼,也让我更加敬佩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智慧和胸怀。
《梅下杂诗 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诗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思想的觉醒。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外在形式,更在于它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引发我们对生命、对世界深层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