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我闻崆峒山,翠峰天削如云鬟。
一日仗剑来秦陇,青藜白帻试跻攀。
更访仙人煮石处,薜萝长挂紫霞关。
铁笛一声灵籁发,寒泉隔壑响潺湲。
元鹤青天忽飞下,欲鸣不鸣幽意闲。
兴来呼酒坐松根,手抛松子落前湾。
东台西台步临眺,太华咫尺烟漫漫。
气酣鼓掌发大叫,袖拂天风吹醉颜。
探元欲拾金光草,斜日下照林花斑。
宕怀出入无穷门,昆崙渤澥同往还。
安得复起广成子,相与论道白云间。
崆峒 其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崆峒四绝·其四》是宋朝赵秉文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游崆峒山》及其作者:
作品原文:
《游崆峒山(1)·其四》的原文如下:
万松声里暮涛寒,尽在参云一望间。
只欠悬流二千尺,天风吹下翠屏山。作品背景:
《游崆峒四绝·其四》创作于宋朝,具体作者不详。岳正为《游崆峒山(1)·其四》的注释者,提供了详细的译文和赏析。主题与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游历崆峒山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情感。诗中的“天风吹下翠屏山”一句,生动地捕捉了自然景观的壮阔与神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震撼与敬畏。艺术特色:
赵秉文的诗歌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而著称。《游崆峒四绝·其四》作为其中的一部,同样展示了这种艺术魅力。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宏大又细腻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美丽,从而引发共鸣。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不仅是自然美的体现,也是文人墨客寄情言志的重要载体。赵秉文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更体现了他在精神层面上追求自由与超然的人生态度。这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游崆峒四绝·其四》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通过欣赏这首诗,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