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寺 其七

百粤山川第几层,重来有约漫追寻。
满台花雨飘僧梵,两岸岚光拥翠岑。
贝叶卷时猿献玉,老僧禅罢客弹琴。
登临欲上和光洞,踏破苍苔发浩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飞来寺·其七》是明朝诗人郭棐的作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歌的多方面内容:

  1. 诗歌原文
  • 《飞来寺·其七》的原文如下:“曾闻幡挂岭,万里翊王师。金鼓仍今日,何因再竖旗。”
  • 此诗以描绘战争景象开篇,“曾闻幡挂岭,”意味着曾经听说过旗帜飘扬在遥远的山岭上,象征着遥远和艰苦的征途。“万里翊王师”,展现了军队远征的浩大场面,强调了军队的英勇。
  1. 诗歌背景
  • 《飞来寺·其七》的创作时间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在明朝时期创作的,因为那个时代的诗歌创作往往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 明朝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朝代,许多文学作品都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因此,《飞来寺·其七》可能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1. 诗歌鉴赏:《飞来寺·其七》不仅是一首战争诗,也是一首描写边关景色和将士情怀的佳作。诗中通过“曾闻幡挂岭”这样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苍茫辽阔的战争场景,而“万里翊王师”则进一步强调了将士们为国征战的决心和勇气。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体现了战士们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飞来寺·其七》作为明朝的一首诗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值得读者深入阅读和赏析。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不仅可以了解到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还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