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胥口偶作

乾坤沧海功同大,庙貌文章此更神。
碑有昌黎千古壮,雨馀罗树万家春。
云边铜鼓声初动,天外金轮色转新。
此日负暄心独切,涓埃浑未答皇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扶胥口偶作》是明代诗人郭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生平:郭棐,明代广东南海人,字笃周。他幼年时从湛若水学,与闻心性之旨。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礼部主事。穆宗即位,次日传封七夫人御札将出,郭棐谏诤使事情停止。后终官光禄寺正卿。他的文学作品丰富,包括《粤大记》、《岭海名胜记》、《四川通志》等。

  2. 诗歌原文:乾坤沧海功同大,庙貌文章此更神。碑有昌黎千古壮,雨馀罗树万家春。云边铜鼓声初动,天外金轮色转新。此日负暄心独切,涓埃浑未答皇仁。

  3. 诗句解析:乾坤沧海功同大 - 描述了天地之间的广阔和海洋的伟大。庙貌文章此更神 - 表明庙宇的壮观和文章的神圣。碑有昌黎千古壮 - 指碑文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雨馀罗树万家春 - 描绘了雨后树木的景象和春天的气息。云边铜鼓声初动,天外金轮色转新 - 形容天空中云边传来的铜鼓声和天上金轮的颜色变化。此日负暄心独切,涓埃浑未答皇仁 - 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情和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扶胥口偶作》不仅是郭棐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就,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一个代表。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诗人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刻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