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枣千年不肯实,一朝结果大如瓜。
何来小吏偷啖之,须臾白日飞紫霞②。
我闻火枣不可得③,无乃秦王海中黄布之旧花④。
不然安期所遗之故核⑤,朱缯红玉围青纱⑥。
又闻王母降汉室,玉门仙枣纷如麻⑦。
蕊珠满树皱绛雪⑧,金丸缀叶团丹砂。
神仙灵药各有分,我欲剥枣手难拿。
亭子高高摧飞雨⑨,麟甍碧瓦摇风沙⑩。
至今岩畔多老枣,残根剥落缠枯槎⑾。
螬啮古藤走绿蚁⑿,蜂飞暗叶藏青蛇。
那知不有神仙至,再看老干生黄芽。
安得累累扑满地,饱食江城百万家。
仙枣行事见《仙枣亭记》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仙枣亭记》是明朝文学家高攀龙创作的一篇散文。
高攀龙(1562年—1626年),字云从,一字公仰,号景逸,别号白山、东樵等,南直隶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与杨慎、王世贞并称为“明三大家”。
《仙枣亭记》是一篇描写无锡太湖西山风景的文章,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仙枣亭周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赞美。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高攀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仙枣亭周围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陶醉。他的文章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江南水乡风貌。
《仙枣亭记》是一篇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的优秀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高攀龙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江南风情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