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枣千年不肯实,一朝结果大如瓜。
何来小吏偷啖之,须臾白日飞紫霞②。
我闻火枣不可得③,无乃秦王海中黄布之旧花④。
不然安期所遗之故核⑤,朱缯红玉围青纱⑥。
又闻王母降汉室,玉门仙枣纷如麻⑦。
蕊珠满树皱绛雪⑧,金丸缀叶团丹砂。
神仙灵药各有分,我欲剥枣手难拿。
亭子高高摧飞雨⑨,麟甍碧瓦摇风沙⑩。
至今岩畔多老枣,残根剥落缠枯槎⑾。
螬啮古藤走绿蚁⑿,蜂飞暗叶藏青蛇。
那知不有神仙至,再看老干生黄芽。
安得累累扑满地,饱食江城百万家。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小令。全词借咏仙枣,抒写自己对人生短暂、富贵无常的感慨。首二句写“仙枣”千年不肯实,但一旦结果却大如瓜;三句写有人偷吃仙枣,四句写神仙之果飞入紫霞之中。五到十句写神仙所遗仙枣,十二句写玉门仙枣纷如麻;十一至十六句写王母降汉时带来的仙枣。最后两句写仙枣已化为枯树残根,但仍然有新的仙枣生长出来。
【答案】
仙枣千年不肯实,一朝结果大如瓜。何来小吏偷啖之,须臾白日飞紫霞。我闻火枣不可得,无乃秦王海中黄布之旧花。不然安期所遗之故核,朱缯红玉围青纱。又闻王母降汉室,玉门仙枣纷如麻。蕊珠满树皱绛雪,金丸缀叶团丹砂。神仙灵药各有分,我欲剥枣手难拿。亭子高高摧飞雨,麟甍碧瓦摇风沙。至今岩畔多老枣,残根剥落缠枯槎。螬啮古藤走绿蚁,蜂飞暗叶藏青蛇。那知不有神仙至,再看老干生黄芽。安得累累扑满地,饱食江城百万家。
译文:
千年仙枣不肯结实,一朝结果竟如此巨大。是谁偷吃仙枣,顷刻间化作紫色祥霞?我听说火枣无法获得,莫非是当年秦王海上的旧物?不然就是安期真人遗留下来的仙枣,用红缯和玉石围绕,装成青纱。又听说王母来到汉朝,带来很多仙枣。仙枣树上的果子像绛雪一样,金丸缀在树叶上像丹砂。仙枣各有其功效,我伸手想摘仙枣却难以做到。亭台被风吹塌了,宫殿的屋脊被风摇动了。到现在山岩边有很多老枣,它们的残根已被剥落,还长着枯槎。蛀虫啃食古藤爬过青石,蜜蜂飞进阴暗的枝叶隐藏住青蛇。谁能想到这里竟然有神仙居住?再仔细看老枝上长出了新芽。谁能得到这么多的仙枣?可以吃饱吃遍长江以北的城镇。
赏析:
此词为咏物小令。词人以仙枣为题咏,抒发了人生短暂、富贵无常的思想感情。
第一、二句先言仙枣不结,然后说它结而大如瓜。这两句写仙枣的特性,说明仙枣不易结出,但一旦结果却很大。
第三、四句写有人偷吃仙枣,然后说神仙之果飞入紫霞之中。这三句写偷吃仙枣的人,以及神仙之果飞入紫霞之中的事。作者用夸张手法,将偷吃的仙枣比作白日飞出的紫霞,写出了偷吃者偷吃后神气飞扬、得意洋洋的样子。同时,也写出了神仙之果飞入紫霞之中时的神秘气氛。
第五、六、七、八、九句写仙枣被带到人间后的情况。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仙枣被带到人间后的各种变化。如第七句用火枣比喻仙枣,第八句用安期真人遗留下来的仙枣比喻仙枣。第九句用朱缯红玉比喻仙枣,第十句用青纱比喻仙枣。第十一句描写王母来到汉朝时带来的仙枣,第十二句描写玉门仙枣纷如麻。这些都说明仙枣被带到人间后,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珍爱。
第十一句用青苔、绿蚁、青蛇等比喻仙枣的外形特征。第二十二句用枯槎比喻仙枣,第二十三句用残根比喻仙枣,第二十四句用蠹虫、蚂蚁、青蛇比喻仙枣被啃食的过程。这些句子都用了一些生动的比喻,写出了仙枣被啃食的过程和仙枣的形态。
第二十五、六句写仙枣的神奇作用,作者用神仙灵药比喻仙枣的作用。第二十七、十八句用麟甍碧瓦、飞雨、风沙等自然景物衬托仙人的住处。这几句都是写仙枣的神奇作用,突出了仙枣的珍贵。
第二十九、三十句写仙枣已经化为枯树残根,但仍有新的仙枣生长出来。这两句既写了仙枣的变化和衰败的过程,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永恒不变的感叹。
结尾两句化用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意为:如今岩石边有很多老枣,它们的残根已被剥落,仍能生出新的枣子。这是对生命的赞叹,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慨叹。
从整篇作品来看,此词通过对仙枣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