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五老峰,去天不盈尺。
涧底白云生,五老头俱白。

“湖中五老峰,去天不盈尺。涧底白云生,五老头俱白。”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登庐山五老峰》。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1. 诗句原文
  • 湖中五老峰,去天不盈尺。
  • 涧底白云生,五老头俱白。
  1. 逐句解析
  • “湖中五老峰,去天不盈尺”:描述了五老峰坐落在湖中的景色,其高度足以接近天空。这里的“盈尺”意味着距离非常近,几乎触及到天际。
  • “涧底白云生,五老头俱白”:描绘了五老峰脚下的涧底,云雾缭绕,仿佛山峰被云雾笼罩,形成了一种仙境般的效果。同时,“五老头俱白”形象地表达了山峰如同白发老人般沧桑而庄重的美。
  1. 诗意解读
  • 通过“湖中”和“去天不盈尺”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五老峰在湖水中的倒影以及与天空的距离,营造出一种空灵、接近天际的感觉。
  • “涧底白云生,五老头俱白”则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对于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五老峰的壮美景象使得周围的云彩仿佛也变得神圣起来,同时也象征着老者的智慧和经验。
  1. 历史背景与赏析
  • 庐山五老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特征,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地质变迁的重要地点。
  • 李白作为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常常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内心的情感。《登庐山五老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作品。
  •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庐山五老峰的自然美景,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的情感体验。通过对五老峰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

《登庐山五老峰》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优美诗篇,更是李白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和感悟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庐山五老峰的自然之美,还能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