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飞驿路,野烧动寒原。
雾翳林光黑,烟笼水气昏。
远天收落景,新月露微痕。
沙岸停桡处,时闻鸡犬喧。
暮抵境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抵境山》是诗人郭谏臣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更详细的阐述:
作者简介:郭谏臣,字子忠,号方泉,又号鲲溟,是一位明代的诗人和官员。《郭谏臣集》记录了他的生平和作品,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与影响。
诗作原文:《暮抵境山》,这首诗以描绘晚归的场景开始,风帆在驿路上飞驰,野火在寒冷的原野上燃烧,雾气遮蔽了树林的光芒,烟雾笼罩了水面上的天色。远天收拢了夕阳下的景色,新月露出微光。在沙岸停桡处,时而可以听到鸡犬的喧哗声。
艺术特色:诗歌通过具体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稍显萧索的氛围。诗中用词精准,如“风帆飞驿路”、“野烧动寒原”等,生动地传达出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情感体验。整体上,诗歌呈现出淡泊明志的文人情怀,以及对人生旅途的哲思。
写作背景:《暮抵境山》创作于诗人任江西参政期间,这可能反映了他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现状的关注,同时也可能包含了他个人的生活感悟和哲学思考。
文化价值与意义:作为明朝的作品,它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表达。通过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诗人试图捕捉那些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象征,从而引发读者对生命本质和宇宙秩序的思考。
《暮抵境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也是一位文人心灵轨迹的艺术再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欣赏这样的文学作品,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还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和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