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杏花

古木疏阴绿色迟,老僧坚锁最繁枝。
一帘夜雨犹堪听,十里春风总不知。
陌道马蹄飞雪后,秋千蝉影出墙时。
胆瓶暂借游人看,晴霭依依上苑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宁寺杏花》是明朝袁世振的一首描写扬州天宁寺杏花美景的古诗,诗中细腻地描绘了天宁寺周围杏花盛开的景象和诗人对此的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明朝袁世振,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作品时间:此诗作于明朝时期,具体时间不详。
  • 地点特色:天宁寺位于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以其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1. 诗歌原文
  • 诗句展示:“古木疏阴绿色迟,老僧坚锁最繁枝。”
  • 诗意阐述:描述了一株古老的树木在稀疏的阴影中显得格外宁静,树干上的树皮因年代久远显得更加粗糙,仿佛能听到那坚韧的锁链声。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诗人通过“古木”、“疏阴”、“绿”等意象,营造出一个宁静、古朴的氛围。
  • 形象刻画:通过对老僧的描述和他对繁枝的坚锁,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信仰的精神境界。
  1. 主题思想
  • 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结合: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相互映衬,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生活哲理:通过对杏花盛开时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哲思。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该诗作为研究明朝时期扬州地区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之一。
  • 审美价值:诗中所表达的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至今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天宁寺杏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优美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文化意蕴和生活哲理的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们在面对自然变化时所表现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