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诗前两句描写了天宁寺杏花开得晚,老树疏荫,绿意盎然,春色迟归;第三句写杏花夜听雨声
这首诗是欧阳修的《春雪》诗,下面是它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微阳滞幽谷,未雪意先冷 - 微阳:微弱的阳光。 - 滞:停留,停滞。 - 幽谷:幽深的山谷。 - 未雪意先冷:即使没有下雪,寒冷的气息已经提前来临。 -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阳光在山谷中逗留的景象,表达了春天的寒冷比预期更早地降临,给人以意外之感。 夜定松吼急,衾裯暗告警 - 夜定:晚上。 - 松吼:指山中的松树发出的声音。 - 衾裯
独酌 山晚一灯永,窗虚万籁深。 持杯欣有影,入道苦为心。 淅淅风来座,遥遥月转林。 不知今夜梦,何以散幽襟。 译文: 我独自一人坐在窗边,窗外是一片寂静,只有一盏灯火在闪烁。我手持酒杯,欣赏着窗外的美景,心中却感到一丝孤独。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让我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外面的风轻轻吹过,带来阵阵清凉;远处的月亮也慢慢移动,照亮了周围的树林。然而,我却无法入睡,因为我一直在思考人生的问题
诗句解析与译文: - “饭罢开门看晚天”:“饭罢”即吃完饭后,“开门”指打开门。整句意为吃完饭后打开门去欣赏傍晚的天空。 - “斜阳依旧送鸣蝉”:“斜阳”指夕阳,通常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或生命的有限;“鸣蝉”指蝉的叫声,通常象征着夏天或者生命的短暂。这句表达的是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但夕阳和蝉的声音依然如故。 - “回头失却从前路”:表示回顾过去,感到有些事情已经改变或错过了。 -
白鹭栖息在松树上, 茅屋夜晚鸣叫很烦人。 云被风吹落,松果纷纷落下。 早晨看青树已经变白了, 一片清澈的湖水映照着山峦。 道士喜欢听松声, 却搭建松枝伴月明。 为什么闲来洗脚在沧浪? 晚上夜宿于松头旁。 饿不吃饭,吃泥中的稻谷, 渴不饮水,喝石上的泉水。 伸长脖子翘起翅膀向天空, 挥动衣袖,飘浮在苍烟中。 你不见孟浩然, 头戴幅巾站在雪山顶。 又不见陶潜九月九, 远处的树木深深篱笆外送酒。
古木疏阴绿色迟,老僧坚锁最繁枝。 一帘夜雨犹堪听,十里春风总不知。 陌道马蹄飞雪后,秋千蝉影出墙时。 胆瓶暂借游人看,晴霭依依上苑姿
微阳滞幽谷,未雪意先冷。 夜定松吼急,衾裯暗告警。 梦回畴昔在,所历犹耿耿。 板床廓无帷,瓦际寒光冂。 始觉土室陋,宿尘如挂绠。 老婢把湿茅,雅子弄冰阱。 趿屐探空林,千山同一逞。 门前牛犬迹,木末乌雀影。 何必侈坚卧,无干清昼永
茆斋夜午鸣恶恶,云堕风翻松子落。 晓看青林已白头,一片澄湖度山幕。 缟衣道士爱松声,却架松枝伴月明。 何事沧浪闲濯足,将雏夜夜松头宿。 饥不食,泥中稻,渴不饮,石上泉。 延颈伫翼向青天,摇纨曳素凌苍烟。 君不见孟浩然,幅巾著雪翠微巅。 又不见陶潜九月九,远树深篱人送酒。 汝濆鸠雀旧有诗,海上鵁鶄人未知。 儿童慎勿取雏去,白尽离人双鬓丝
袁世振,字抑之,号沧孺,是明朝时期的诗人,生于湖广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卒于崇祯五年(1632年)。他是一位在明代有着显著政治和文学成就的官员。 袁世振出生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祖父袁宗皋在明成化年间担任过南京礼部尚书。袁世振本人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也在政务上有显著表现。他在官场上历任多个职位,包括临川知县、浙江金华府同知、南京应天府治中等职
袁世振,字抑之,号沧孺,是明朝时期的诗人,生于湖广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卒于崇祯五年(1632年)。他是一位在明代有着显著政治和文学成就的官员。 袁世振出生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祖父袁宗皋在明成化年间担任过南京礼部尚书。袁世振本人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也在政务上有显著表现。他在官场上历任多个职位,包括临川知县、浙江金华府同知、南京应天府治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