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疏阴绿色迟,老僧坚锁最繁枝。
一帘夜雨犹堪听,十里春风总不知。
陌道马蹄飞雪后,秋千蝉影出墙时。
胆瓶暂借游人看,晴霭依依上苑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诗前两句描写了天宁寺杏花开得晚,老树疏荫,绿意盎然,春色迟归;第三句写杏花夜听雨声,第四句写杏花春光中不知何处;后四句写杏花在风雪后更显得娇艳动人:最后两句写杏花借给游人观赏的情景,并点出“晴霭依依上苑姿”,即春日里明媚的阳光洒满上苑(指御苑),使杏花显得更加鲜艳美丽。
【答案】
诗句释义
古木疏阴绿色迟,
老僧坚锁最繁枝。
一帘夜雨犹堪听,
十里春风总不知。
陌道马蹄飞雪后,
秋千蝉影出墙时。
胆瓶暂借游人看,
晴霭依依上苑姿。
译文
古木疏荫绿意盎然,老和尚紧紧地关着园门。
夜来一场细雨,我仍能听到杏花枝头滴答作响的声音。
十里外春风拂面,杏花却依然紧闭不开。
马儿踏雪过后,在杏花丛旁飞奔。
杏花在秋风中摇曳,黄雀鸣叫的身影从墙上跃出。
把杏花的一枝插在胆瓶里,让我暂时欣赏它的芳容。
杏花在晴朗的阳光下,婀娜多姿地舞动。
赏析:
这是一首咏杏的花诗。开篇就描绘出杏花开放的时间之晚,地点之偏。“古木疏阴”与“绿”相对,突出“早”;“老僧坚锁”、“繁枝”则突出晚。诗人以“迟”为“早”的反衬,写出了天宁寺杏花开放的时间之晚。接着写杏花开放之后,人们争相前来观赏。“一帘夜雨”一句,既表现了夜来细雨绵绵,又暗示着杏花开放时间较晚,从而突出了杏花之晚。“十里春光”一句,不仅表明杏花开放的地方偏僻,而且说明人们争相观赏杏花的原因——杏花开放时间较晚。这两句诗虽然只写景,但景中寓情:杏花晚开,人们争相观赏。这两句虽无一字直接抒情,而诗人的感情已自然流露。“陌道”二句承上启下:“陌道”句承“十里春光”而来,言杏花开放在偏僻的小路之上;“秋千”句承“马蹄飞雪”而来,言杏花开放在飞雪的路上。这两句写杏花开放在偏僻的小路之上,以及飞雪路上,都暗含着“晚”字。这样写,既避免了直说杏花开得太晚,也避免了说杏花开放在偏僻之处。这两句虽只写景,但景中寓情:杏花开放在偏僻之路,人们争相观赏。这两句虽无一字直接抒情,但诗人的感情已自然流露。“胆瓶”二句承上启下:将前面写的景色收拢到一起,同时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这里用“暂”字,表明诗人只是暂时观赏杏花,并不是真的将杏花带在身边。这两句写诗人暂时观赏杏花,但诗人的心情并不平静。“晴霭”句照应题目中的“霁”字,进一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晴霭”二字不仅交代天气,而且写出了杏花开放在晴朗的天气之中,表现出一种美好的景象。“依依”一词,不仅写杏花的姿态柔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看到美景而生的喜悦之情。“上苑”二句写杏花开放在御苑之中,进一步烘托出杏花开放的美景。这两句诗虽未正面抒情,但却自然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