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晓钟

山深野寺幽,月落钟声早。
远度寒城来,惊残清梦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山晓钟》是清代诗人张鹏翮创作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了作者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宇宽,遂宁县(今遂宁市)人。少颖异,端静如成人。三岁受《大学》,能成诵。康熙八年(1669)举人,联捷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十二年(1673)改刑部主事,寻迁员外郎。十九年(1680)授苏州府知府。丁母忧。服除,补兖州府知府。二十五年(1686)迁兵部督捕右理事。会俄罗斯国扰边,奉命与内大臣索额图往定其界。事竣还,转左理事,升大理寺少卿。二十八年(1689)授浙江巡抚,约己肃下,兴利剔弊。立万松书院,教士五载,文风丕振。

  2. 诗歌原文及赏析:诗中“响彻云霄不厌听,扶摇九万起南溟”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美的热爱和赞美。这两句诗描绘了音乐声震九天,犹如扶摇直上九万里云天的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展现了作者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此外,“画戟威名光典策,朱轮勋业炳丹青”则体现了作者在政治生涯中的辉煌成就及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这句诗通过“画戟”和“朱轮”两个意象,展现了作者的权威和荣誉,同时“丹青”一词又寓意着荣誉永存。

  3. 创作背景:《龙山晓钟》的创作背景也值得一提。张鹏翮曾被任命为浙江巡抚,致力于整顿吏治、兴利剔弊,并创建万松书院以振兴学术。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任职期间所作,表达了他治理地方时的决心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

可以看出张鹏翮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同时也是一位深受民众爱戴的文化人士。他的诗作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享受,更是对国家和民族责任感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到张鹏翮的一生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