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山泉歌和杜韵

此泉门外不可断,日日来过如相依。
小扶藜杖看清浊,老人雨后锄园归。
游人一见讵敢唾,白鹭偶来何忍飞。
耳聋眼暗与世恶,此泉磊落人间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定山泉歌和杜韵》是明代官员、学者庄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追求。下面将深入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1. 作品原文
  • 原文内容:“此泉门外不可断,日日来过如相依。小扶藜杖看清浊,老人雨后锄园归。游人一见讵敢唾,白鹭偶来何忍飞。耳聋眼暗与世恶,此泉磊落人间稀。”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眼中的定山泉,以及它给周围人们带来的美好影响。
  1. 历史背景
  • 作者介绍:庄昶(1437~1499),字孔暘,号木斋,晚号活水翁。他是明代的官员和学者,以其丰富的学术成就而闻名。
  • 时代背景: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学艺术大发展的时代,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庄昶作为一位文人,在其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清浊”、“白鹭”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还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哲理性。
  • 语言优美:整首诗采用典雅的古典诗词风格,用词精准,韵律和谐,体现了明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1. 文化价值
  • 美学鉴赏: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这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是一种常见的主题。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就,也是教育上的重要资源。通过学习和欣赏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人们的美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定山泉歌和杜韵》不仅是一部文学佳作,也是了解明代文学及庄昶生平的重要资料。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同时也能够领略到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