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在句曲道上

天寒野行絮如铁,白日如夜车声咽。
历过千山万山云,时飘三点四点雪。
寒肤猬缩毛发张,行人面赤珊瑚僵。
古道风悲怨游侠,蹇驴蹄滑愁道长。
暮烟一抹青句曲,鞭梢遥指此中宿。
夜分禅火灸僵身,侧拥芦花眠破屋。
明日到家喜不远,犹恐雪深没驴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苦寒行在句曲道上》是明代诗人徐石麒(宝摩)创作的一首作品。下面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浙江嘉兴人。天启二年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南礼部主事、刑部侍郎等职。后因得罪权贵,被削籍闲居。福王监国时,徐石麒被召为右都御史,改任吏部尚书,却因反对马士英而被贬,最终自缢于家中。

  2. 原文内容

  • 天寒野行絮如铁,白日如夜车声咽。
  • 历过千山万山云,时飘三点四点雪。
  • 寒肤猬缩毛发张,行人面赤珊瑚僵。
  • 古道风悲怨游侠,蹇驴蹄滑愁道长。
  • 暮烟一抹青句曲,鞭梢遥指此中宿。
  • 夜分禅火灸僵身,侧拥芦花眠破屋。
  • 明日到家喜不远,犹恐雪深没驴眼。
  1. 文学价值:《苦寒行在句曲道上》不仅反映了作者徐石麒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内心的体验,也展示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感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动荡的不安和忧虑。

《苦寒行在句曲道上》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歌的特点,也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