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日赣榆道中作 其一

路岐南北几追攀,听报前旌始度关。
渐稳客心知梦坦,暂离官样得身闲。
乡思早挂天边树,望眼先迎淮上山。
带有馀寒寒倍剧,莺花未拟放春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月晦日赣榆道中作·其一》是明代诗人凌义渠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诗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所见所感。以下将具体分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路岐南北几追攀,听报前旌始度关。
    渐稳客心知梦坦,暂离官样得身閒。
    乡思早挂天边树,望眼先迎淮上山。
    带有馀寒寒倍剧,莺花未拟放春还。

  2. 诗作鉴赏

  • 诗的开头“路岐南北几追攀”,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四处奔波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旅行途中的无奈感伤。
  • “渐稳客心知梦坦”则反映了诗人在历经艰辛后内心的平静与安稳。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旅途多么艰难,只要内心足够坚定,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天地。
  • “暂离官样得身閒”表现了诗人在官场生涯中的某种解脱感。在这里,诗人通过对官职生活的暂时告别,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乡思早挂天边树,望眼先迎淮上山”两句,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种思念不仅体现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上,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让人不禁想起远方的亲人和故土。
  • 最后两句“带有馀寒寒倍剧,莺花未拟放春还”则揭示了诗人对于季节变换的感受。尽管春天即将到来,但馀寒仍让诗人感到不适,这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温暖时光的渴望。
  1. 作者简介
  • 凌义渠,字骏甫,浙江乌程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的兴衰变迁,见证了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 凌义渠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其中尤以诗歌见长。他的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后世广泛的赞誉。
  • 凌氏家族在明朝末年有着显赫的地位,其家族成员多有成就,而凌义渠本人更是其中的翘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1. 创作背景
  • 《三月晦日赣榆道中作·其一》的创作,应是在明末动乱时期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时代风云的深切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 诗人在旅途中的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人和事,这些经历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素材。同时,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情厚意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诗中的“乡思”、“梦坦”、“身閒”等意象,都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 语言优美:凌义渠的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他的诗句简洁而有力,富有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情感真挚:凌义渠的诗歌情感真挚,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他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折射出了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变迁。

《三月晦日赣榆道中作·其一》不仅是明代诗人凌义渠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一部充满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艺术才华,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历史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