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海年来力已殚,一朝谈笑静波澜。
功成讵免中山谤,赠别应嗟蜀道难。
叩阙请租回帝眷,磨崖留颂与民看。
峨眉高处虽堪卧,只恐徵书起谢安。
送张中丞还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中丞还蜀》是明代著名诗人皇甫汸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对其成就的赞美。以下是具体分析:
作者介绍:皇甫汸(1498—1582),字子循,号石篑,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云南按察佥事。皇甫汸在仕途上曾三次遭贬黜,后官至云南按察佥事,并在明中叶不失为第二流人。皇甫汸的家族中兄弟四人皆能诗,他以诗才最为出众,有《皇甫司勋集》。
诗歌原文及鉴赏:
皇甫汸的《送张中丞还蜀》全文如下:
“防海年来力已殚,一朝谈笑静波澜。功成讵免中山谤,赠别应嗟蜀道难。叩阙请租回帝眷,磨崖留颂与民看。峨眉高处虽堪卧,祗恐徵书起谢安。”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好友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朋友成功的喜悦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友人归来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成功的赞美。作品影响:皇甫汸的《送张中丞还蜀》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唐代散文家韩愈的文学成就。此外,《张中丞传后叙》作为一篇重要的文学作品,其创作手法和思想内涵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皇甫汸的《送张中丞还蜀》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段深厚的友谊和对国家大义的坚守。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以及作者对于友情、责任和历史的认识。